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鹤壁 > 正文
天天要闻:鹤壁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01 15:51:58 来源: 鹤壁新闻网
关注河南热线

久别重逢的生态之美

——我市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资料图片)

修复治理后的鹤山区中山森林公园废弃矿坑恢复了耕种。鹤报融媒体记者 端木繁东 摄

极目南太行,巨幅“绿毯”绵延起伏,让人敬畏天地辽阔、感受山川壮美。

高山如父,江河如母。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地处太行山余脉的鹤壁,承担了筑牢中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历史使命。

近些年,我市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先手棋”,视野不断开阔、认识不断深化。尤其2018年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河南首批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以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全市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坚持规划引领,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市级全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综合整治、全域修复为导向,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试点项目,系统谋划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力争在全域生态保护修复中争当全省标杆,形成“鹤壁样板”。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山水相依,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青山绿水、平湖如镜、杨柳绕堤,站在中山湖畔,当山城区居民孙梅花看到眼前的景色时,觉得骑20多分钟电动车到这里跑一趟值了。

中山湖,今年夏天在抖音上火了起来,被网友称作“小西湖”。

位于鹤山区鹤壁集镇东头村的中山湖,原是一个臭水坑。今年年初,鹤山区投资改造提升中山湖,将其与湖畔的中山森林公园融为一体,打造成群众休闲娱乐的风景区。

山水相依,在整个生态系统里,对水来说,“水的命脉在山”,全国绝大部分水资源涵养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山,还是林木、动物等物种的主要生长地。

保护好山,至关重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森林公园曾是水泥用灰岩供应基地,大量山体被长时间粗放式开采。

废弃后的巨大矿坑带来了一系列破坏效应,边坡危岩破碎存在崩塌隐患,渣堆遍布、地表裸露,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群众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资金支持下,我们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拆除废弃采矿设施,土方回填,平整地表覆土后种植农作物,并对整座山体植树植草、修建园路,让废弃矿山绿起来,逐步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鹤山分局局长马好亮说,生态本底的修复也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政府围绕环城游、环水游、环山游打造节点精品,促进山水互动发展。

凭着秀美的自然风光,中山森林公园片区成了网红旅游地,也让乡亲们过上富日子有了盼头。“周边环境美了,还吸引安阳人过来游玩。这不,村里买了几条游船,打算租出去。再规划开辟一片浅水区,供儿童游玩。”东头村党支部书记冀慧芳说,眼瞅着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从穷山村变成幸福村指日可待了。

南太行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节点。2018年,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项目区涵盖新乡、鹤壁、安阳、焦作、济源等5市25个县(市、区)。鹤壁试点工程含四大类(矿山环境生态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94个子项目,总投资达到9.16亿元。在施工管理上,我市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聘请全过程咨询管理团队介入,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

去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75个山水林田湖草子项目未能幸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不等不靠,组建生态修复提升专班,充分用好结余资金,统筹县区财政资金,精心安排、科学组织,全力修复水毁工程,确保项目全部完工,即将迎接省级验收。经过系统综合治理,该工程治理河道86.52公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4671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18公顷,城市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宜居程度和绿色惠民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

浚县屯子镇向西不远,由北至南依次有三座山,分别叫善化山、象山、陈山。从卫星地图看,该区域与大运河浚县段即如今的浚县卫河,直线距离不过5公里。这三座山虽然海拔最高时有两三百米,但在一马平川的浚县“起高峰”,成为一道风景线。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造就了当地世代相传的石雕手艺,也因此屯子镇成为豫北石雕石刻的发源地,历来有“石雕之乡”的美誉。

对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来说,美丽的“三山”点缀了儿时的回忆。浚县自然资源局用途管制科股长覃继科清晰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带山清水秀,山上泉水没断流过,没想到小时候爬山玩耍成为封存的记忆。2000年以前,土炸药置入山体,爆破开采“遍地开花”,“三山”盛景变得千疮百孔。“一本万利的生意,村民谁不眼红?粗放开采最严重时,路对面看不见人,空气弥漫着大雾似的。”覃继科痛心地说,破碎的山体让人看着非常心疼。

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加上采矿权到期,采矿主体责任人灭失,2012年,“三山”全面关停,成为废弃矿山。恶化的生态环境带来沉痛代价,让这片区域成为当地的“禁区”。

生态上的欠账最终要补上。2021年,中央财政资金向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对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的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倾斜。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积极谋划、多方对接,将浚县屯子镇善化山、象山、陈山和小河镇同山纳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成功申报并联合市财政局争取到6029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9月28日,记者站在小河镇同山一处已经修复整理后的缓坡上,放眼望去人工播撒的格桑花在山坡上摇曳,山下矿坑形成的湖泊清澈,远处的钩机正在对破损的危岩体破拆,数辆满载回填土的渣土车穿梭于作业面。

因部分矿坑已平整完毕即将耕种,一度伤痕累累的同山逐步恢复昔日的宁静、和谐、美丽。项目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工作人员介绍,从施工至今,他们每月都会用无人机航拍记录修复过程,治理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为加快施工进度,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生态修复提升专班已建立日汇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程难题。总投资1.8亿元的浚县2021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截至9月底已完成治理面积392公顷,绩效目标完成率82.26%。而今年全市已恢复治理矿山面积达到3.7万亩,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修复完成进度达到96.54%,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修复浚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意义深远,不仅能恢复治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还将改善大运河流域浚县段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豫北黄河故道湿地生态功能区和大运河河南段核心监控区生态安全屏障。”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总工程师乔学民表示。

生产矿山新建矿山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全覆盖——建设绿色矿山,不负绿水青山

通向厂区大门的路上,进出车辆车身“接受”无死角喷淋;砂石骨料从石头到石粉,经过的厂房、输送系统、破碎和筛分生产线,全部采用封闭处理;对矿区已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不毛之地如今身披“绿衣”……9月28日,在淇县恒源矿业有限公司二道庄矿区,这是我市推动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关小上大”后新建的绿色矿山矿容矿貌。

2017年,我国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出台,要求通过5年努力,基本扭转传统粗放浪费的矿业整体形象。2018年,河南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绿色矿山建设系列地方标准。今年8月2日,淇县恒源矿业有限公司二道庄矿区拿到生产许可证,意味着已具备建设省级绿色矿山的条件。

对露天矿山综合治理,我市重拳出击。2021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和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全市37家普通建筑石料矿山企业全部关闭到位,“政府主导、资产收购、有偿退出”的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了“鹤壁经验”。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矿保科科长杨如法介绍,为了推动矿山企业落实生态修复主体责任,我市积极推进生产矿山和新建矿山向绿色矿山转型升级,边开采边治理。露天矿山全面达到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高,其中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三率”指标和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排放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这无形中推动形成一批相对集中、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规范、效益突出的开采加工优势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集约节约水平,最大限度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供给。

目前,我市的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河南省豫鹤同力水泥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已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成为我市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样板工程。

为实现全市生产矿山、新建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全覆盖,今年年初以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积极与省自然资源厅、专家技术团队对接沟通,给予指导帮助,对建设任务分口分专业细化落实,定期督导县区落实属地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打造绿色矿山建设的“鹤壁样板”。

生态保护修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准备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的申报工作,这将有效改善城乡生活生产条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美化城乡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hN_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