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点赞鹤壁稳就业硬核举措:就业保障多,创业路子广
2022-03-22 20:07:37 来源: 中国劳动保障报
关注河南热线

打造人才“硅谷”,搭建就业“云”桥梁;采取共享用工新模式,实现“冗员”变“资源”;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激发人才动能……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人社部门出台一系列硬核举措,在稳就业、扩就业上持续发力,实现劳动者就业创业门路更广,更有保障。

众企相聚产业园,“云端”抛出“橄榄枝

一年之计在于春,日前,鹤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应聘者不断向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询问岗位要求、待遇等相关情况。

“产业园内有很多企业,我们可以短时间内集中面试多家单位,机会多,更高效!”应聘者孙江晗说。

鹤壁市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处处长李习军介绍,鹤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由鹤壁市人社局和淇滨区政府联合筹建,旨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为鹤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产业园,涵盖人力资源外包、人才测评、行业协会、信息技术服务以及配套保障服务等多种业态。

为持续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鹤壁市人社部门联合部分知名企业在线上发起春风行动,推出直播招聘。求职者通过看直播、与主播对话的形式,即可获取岗位、薪资、公司文化等信息,或通过直播页面投递简历。

“相比以往线下招聘,云端招聘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全国各地的求职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实时互动有利于提高求职者的参与度和企业招聘效率。”鹤壁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高保青表示。

目前,鹤壁市2022年春风行动“云招聘”系列直播已全部结束,春节前后7场直播,吸引了52家重点用工企业参与,提供2万余个用工岗位,涉及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建筑节能、绿色食品等多个行业,累计吸引150多万人观看,后台达成就业意愿8762人,“屏对屏”面试、签约873人。

用工资源共享,企业互利共赢

鹤壁天海汽车电子集团公司线束生产车间里,大型智能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专注工作,一派忙碌景象。一条条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线束有序摆挂,让人目不暇接。

从2021年8月起,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李青州一直在天海汽车电子集团工作,他主要负责“共享员工”日常管理。“来到公司后,我接受了岗前培训,学到了新的管理方法,这让我快速适应了工作岗位。”李青州说。

为破除企业“用工缺、招工难”困境,解决企业用工淡季待岗待业员工安置问题,鹤壁市人社部门主动为多家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共享用工方式,把有富余员工的企业推荐给员工紧缺的企业。经过洽谈协商,天海汽车电子集团与鹤壁煤业集团达成共享用工协议。根据协议,用工共享期间,工资由天海汽车电子集团直接发放;鹤壁煤业集团仍负责管理共享用工劳动关系,并为其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共享用工是安置富余人员、盘活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与天海汽车电子集团开展合作用工后,员工在家门口就能转岗就业,减轻了返岗安置压力,降低了人工成本,盘活了人力资源存量,增加了公司经济效益。”鹤壁煤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楚超凡说,今年公司发动组织因井下限员、停工停产等出现的富余、待岗、放假人员积极到天海汽车电子集团参与共享用工,实现员工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局面。截至目前,鹤煤公司累计输送员工4批次,合计600余人,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广开创业就业路,托起民生“幸福梦”

“我也是个残疾人,对残疾人创业就业的艰辛感同身受,希望帮助更多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在工作生活中少走些弯路。”今年53岁的孙炳良幼年时因病落下残疾,在自学电器维修和电商运营后,他于2013年注册成立了河南省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之后建立了鹤翔电商创业孵化园,探索出“互联网+”农村助残模式,并与鹤壁市人社局联合举办培训班,为农民工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帮助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园区成功孵化23家创业实体,先后培训帮扶7000余名残疾人、脱贫人员。

“园区取得的成绩与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孙炳良说,当地人社部门为其提供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指导服务,这为鹤翔电商创业孵化园运营发展以及更好地为残疾人、脱贫人员服务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鹤壁市人社部门在优化创业服务、激活创业主体、完善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激发人才动能。李习军介绍,为激发高层次人才创业,引进朱明甫等9人博士团队,创立国立光电、“垂天”5G智慧合杆等品牌企业;扶持重点群体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开展创业培训进高校、创业之星进校园、鹤壁学子看家乡等活动;持续实施凤归中原行动,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业;连续举办7届创业大赛,带动3617人创办市场主体4231个,吸纳就业1.5万人。

据悉,鹤壁市将进一步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提升就业创业质量。具体举措包括对来鹤就业创业高端人才给予科研项目奖励补贴和首次购房补贴,鼓励企业、科研院所、乡村设立双创园区;引进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0家以上;发放创业贷款6亿元以上,成功扶持4000个以上市场主体,促进1.5万人在鹤就业。(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王东丽)